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
佛教靠我—紐西蘭佛青Thomas 發願將佛教留在紐西蘭
2021-09-09
紐西蘭北島佛光青年團二團團長賴橙聖-Thomas來自馬來西亞,十餘歲時曾參訪馬來西亞的一所佛教寺廟,當時對道場祥和的氛圍及值班義工的法喜留下深刻印象,發願以後要在寺廟服務。2017年,他來到紐西蘭求學,在奧克蘭大學舉辦的「大學社團日」加入「佛光社團」成為紐西蘭佛光青年。
在道場 Thomas 經常聽到住持滿信法師提醒信眾和佛光人「做人要有溫度」,他了解到這是集體創作的力量。加入佛光青年團之後,他有機會參與各種不同活動,如協助安排佛光社團活動、青年行堂、佛光青年書院、兒童快樂營、兒童佛學班等,也有機會參加常住舉辦的大型活動如浴佛節、供僧法會、歲末圍爐等。此外,他也經常受命到南島佛光山支援活動,包括浴佛節、基督城開放日、燈展等。其中,他覺得從園林工程中學習最多,特別是修剪道場的大型樹木、拔樹頭、移植大樹等等。這些工程在住持的帶領下,他從中體悟到一、觀照自心;二、要趁早培養好習慣;三、長養慈悲心等。
Thomas 深深體會到佛光山道場是培養青年信心的舞台。在許多大型活動中,他參與編排舞蹈表演,從剛開始完全沒信心,到能夠站在舞台上盡情舞動,都是常住法師和佛光青年不斷給予指導和鼓勵。在參與的眾多活動中,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承擔「2018年北島佛光山浴佛節」由青年義工統籌,籌備期間遇到許多考驗。幸得住持、法師和同參道友的關心,讓他繼續前行。此事讓他明白到星雲大師說的:「心中要有大眾」。
「2019年ANZBYC 澳紐佛光青年會議」,Thomas 第一次參與活動策劃,初期看到報名的人數很少,加上本身的課業繁重,信心開始動搖。在住持不斷鼓勵下,忙完課業後馬上回到團隊,與其他佛光青年如梁嘉倩、張恩柔、張新運、王沐陽、張德宇、蔡偉忠等日以繼夜地著手籌備活動,讓他找回當初的衝勁和道心,明白到「一個人可以走得快,有團隊可以走得遠」的道理,最終活動圓滿進行,他更發願要把青年團帶動起來。
閉幕典禮上聽到《信仰》佛曲中「佛光的旗幟飄揚,佛青的歌聲嘹亮」,他不禁熱淚盈眶,感悟到佛教需要青年,青年更需要佛教,想到常住法師的循循教誨及提攜,更發心要為佛教付出更多。淚水中也夾雜了對紐西蘭佛光山大家庭的不捨,想到畢業就要離開紐西蘭,及這個提攜他成長的慧命之家。於是再發願:一定要想辦法留在紐西蘭。歌曲結束後,眼淚模糊了視線,他感覺到住持用紙巾幫他拭擦淚水,當時更心生慚愧。「身在海外的青年無親無故,住持就像我們的父母,心心念著我們,我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留在道場。」
「我來自一個七個小孩的家庭,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做人不必很富有,但是要頂天立地,對社會有用,也要能吃苦,尤其身爲長子的我更肩負重任。我要感謝佛陀把佛法留在人世間;感謝星雲大師把深奧的佛法化繁為簡,也打造了美麗的人間淨土;感謝住持和常住法師對青年無微不至的照顧;感謝接引我來到道場的青年團幹部;感謝同參道友對我的支持和信任。我發願要協助常住護持道場,一定要把佛教留在紐西蘭!」
在道場 Thomas 經常聽到住持滿信法師提醒信眾和佛光人「做人要有溫度」,他了解到這是集體創作的力量。加入佛光青年團之後,他有機會參與各種不同活動,如協助安排佛光社團活動、青年行堂、佛光青年書院、兒童快樂營、兒童佛學班等,也有機會參加常住舉辦的大型活動如浴佛節、供僧法會、歲末圍爐等。此外,他也經常受命到南島佛光山支援活動,包括浴佛節、基督城開放日、燈展等。其中,他覺得從園林工程中學習最多,特別是修剪道場的大型樹木、拔樹頭、移植大樹等等。這些工程在住持的帶領下,他從中體悟到一、觀照自心;二、要趁早培養好習慣;三、長養慈悲心等。
Thomas 深深體會到佛光山道場是培養青年信心的舞台。在許多大型活動中,他參與編排舞蹈表演,從剛開始完全沒信心,到能夠站在舞台上盡情舞動,都是常住法師和佛光青年不斷給予指導和鼓勵。在參與的眾多活動中,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承擔「2018年北島佛光山浴佛節」由青年義工統籌,籌備期間遇到許多考驗。幸得住持、法師和同參道友的關心,讓他繼續前行。此事讓他明白到星雲大師說的:「心中要有大眾」。
「2019年ANZBYC 澳紐佛光青年會議」,Thomas 第一次參與活動策劃,初期看到報名的人數很少,加上本身的課業繁重,信心開始動搖。在住持不斷鼓勵下,忙完課業後馬上回到團隊,與其他佛光青年如梁嘉倩、張恩柔、張新運、王沐陽、張德宇、蔡偉忠等日以繼夜地著手籌備活動,讓他找回當初的衝勁和道心,明白到「一個人可以走得快,有團隊可以走得遠」的道理,最終活動圓滿進行,他更發願要把青年團帶動起來。
閉幕典禮上聽到《信仰》佛曲中「佛光的旗幟飄揚,佛青的歌聲嘹亮」,他不禁熱淚盈眶,感悟到佛教需要青年,青年更需要佛教,想到常住法師的循循教誨及提攜,更發心要為佛教付出更多。淚水中也夾雜了對紐西蘭佛光山大家庭的不捨,想到畢業就要離開紐西蘭,及這個提攜他成長的慧命之家。於是再發願:一定要想辦法留在紐西蘭。歌曲結束後,眼淚模糊了視線,他感覺到住持用紙巾幫他拭擦淚水,當時更心生慚愧。「身在海外的青年無親無故,住持就像我們的父母,心心念著我們,我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留在道場。」
「我來自一個七個小孩的家庭,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做人不必很富有,但是要頂天立地,對社會有用,也要能吃苦,尤其身爲長子的我更肩負重任。我要感謝佛陀把佛法留在人世間;感謝星雲大師把深奧的佛法化繁為簡,也打造了美麗的人間淨土;感謝住持和常住法師對青年無微不至的照顧;感謝接引我來到道場的青年團幹部;感謝同參道友對我的支持和信任。我發願要協助常住護持道場,一定要把佛教留在紐西蘭!」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